党群文化

news center

公发热线

0577-65811110

职工文苑worker
首页 > 党群文化 > 职工文苑

无功利式阅读

作者:林梦露发布时间:2016-11-07查看次数:3123次

      现在都倡导“爱读书、读好书”的阅读风尚,那么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?有人会说,是看了能引人思考的,有人会说是逗人发笑的,也有人说是读了再读再翻几遍的。由于每个人的喜好和阅历不同,衡量好书的标准也自然不同。杨绛先生今年106岁,5月病逝,仍在阅读,她认为读书是一生最本初、最纯粹的信仰。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,我觉得要满足四点:开智、明目、悦心、怡情。总结起来就是让人开阔视野,启发灵感,从而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,才能在生活中有进步的可能。
      在我小时候,爸爸妈妈常年工作在外,他们对我的照顾就是放养式教育。那时候我不爱过家家也不爱洋娃娃,就喜欢一个人待着,等着爸妈回来给我带最新的绘本,那时候书就是爸妈的爱。再大一点就看国内外名著,初中我的梦中情人是达西先生,高中是巴金老师,大学就多情了,各种梦中情人。严格讲,我现在的三观是书里的朋友帮我建立的。现实中我也有很多朋友,工作上的朋友,学业上的朋友,酒足饭饱的朋友,大家在一起很开心,称兄道弟。但是交际圈越热闹,被人捧得越高,你会发现没人能理解你的低谷,你的手机里充斥着点赞和恭喜,但找不到几个可以倾诉的对象。多少个需要你自己度过的时刻,你在书中读到了和你有同样经历的人,他们带着你去思考,他们给予你对抗苦难的力量,这种力量不是银行卡上的收入,朋友圈的点赞数能起作用的。杨绛先生说,许多人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,我想她更多的意思是我们思考得不够深,读得不够广。
      所以我倡导无功利式阅读,在我看来,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,都应该多读不同领域的书,不带强迫性和功利性。有些人喜欢读教程书,因为它能直接告诉你成功的步骤,有些人喜欢读畅销书,因为它能显得你与世接轨,可是一旦你带着某种目的来读书时,从一开始容易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。读书本身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,并不能给人带来直接利益,人生中更多的阅读,都是些自己亲身经历后总结出来的不值钱的道理。
      那么大家如何理解读书和工作的关系?我认为最大的关联是读书对我习惯上的改变,它缓缓流敞,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,它和工作一样,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。读《傅雷家书》,我才知道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,学问上,艺术上,抛开渺小的自我,才觉得活得有意义。读《约翰・克里斯托夫》,我才知道准备的阶段不是在浪费时间,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,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,才觉悟到不预则废。读《整理的艺术》,我才知道生活与工作也是一个整理的过程,学会分门别类整理文档,勤做笔记总结以建立触类旁通的知识体系。
      这些都不是读书时直观获取,是需要亲身体验才能更好掌握运用,享受读书带来的对观念和品行的影响,少些生活上的急功近利。梭罗说:“生命并没有价值,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。没有哪一个地方有幸福,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。”工作如此,读书也是如此,它们本身没有价值,而我们行动,我们读书,我们工作,才是在寻求和建立价值,为意义而生活。年轻的时候读书如做事,都喜欢有求必应吹毛求疵,拿着放大镜去挑剔细枝末节,做不到投入足够心力深入浅出,继而放弃,这就是现代人读不下书,工作无法进步的原因。
      所以我倡导多看不同领域的书,倡导无功利式阅读。但愿我们在晚年变得像大河一样宽容平缓,可是这也许就要求我们在年轻时候像湍急跌宕的溪流,冲出局促的峡谷,容纳和汇入其他的精神之流。